close
在創業後,還是希望能保持看書的習慣,所以依舊去總圖借了四本書來看。
這次想分享的是這本書【病床旁的溫柔】
之前看過西藏生死書,大概也是講病人本身、病人家屬、朋友的心理調適。
雖帶點宗教意味,但非常值得一看,除了在講生死相關的話題之外,也講述了做人、思考上的道理。
而這本書,有幾個部分也很值得分享。
我們一定會經歷家人的生老病死,做為一個陪伴者,如何做、怎麼說才能不傷到對方,如何才是真正的貼心,而不是自以為的貼心。
大概拍了幾張覺得不錯的內容。
其中有一段很喜歡,跟你們分享:
生命的成長不就是來自於生命中的困頓、悲傷和痛苦嗎?
只有當一個人經歷了邁向成熟過程中的危機後,才能嘗到成熟的果實。
也只有當一個人失去許多願望,年老時才能體驗到生命的完滿。
沒有走過艱苦,夫妻很難成為共命的伴侶。
是那些陷入絕望的不安、種種不確定的挑戰,讓我們對生命有更深的領悟,
能更用人性、更敏銳的方式來經驗屬於自己生命中的各種迷惑和困頓。
只有在經過激烈、痛苦的糾纏扭打之後,死亡才會變成朋友。
'
在
另外,書裡面也說到:
生病雖是相當不舒服的事,對許多人來說,暫時的生病竟也是一種權宜之計,
在這段時間中,他可以忘掉一切,生病帶來喘息的機會。
也因此,躺臥病床時間的長短,很大的成分是取決於恢復健康的吸引力。
這是非常特殊的心理狀態,就如我都用過>"<
有時候上班覺得很煩厭,重感冒雖然很痛苦。
但可以一整天待在家又覺得很幸福~暫時逃離工作的一切...
但我相信,這是以本身健康尚可為出發點,
如果身體的病痛已經無法工作,我想,"可以工作"這件事又變成幸福的事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